水文地質

地下水的補給

  地下水含水層自外界獲得水量的過程稱為地下水的補給。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 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滲入以及大氣中水汽和土壤中水汽的凝結,在一定條件下還有人工補給。
 
  大氣降水的補給大氣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在很多情況下,大氣降水是地下水 的主要補給方式。當大氣降水降落到地表后,一部分變?yōu)榈乇韽搅鳎徊糠终舭l(fā)重新回到 大氣層,一部分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
 
  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的數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與降水的強度、形式、植被、包氣 帶的巖性、地下水的埋深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當降水量大、降水過程長、地形平坦、植 被茂盛、上部巖層透水性好、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大時,大氣降水才能大量地補給地下水。 這些影響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常常是包氣帶的巖性,如北京昌平地區(qū)年降水量平均為 600mm,由于地表附近的巖性不同,滲入量有很大差別,在巖石破碎、裂隙發(fā)育的山區(qū)有 80%降水量滲入補給了地下水;在沙礫石、砂卵石分布的山前地區(qū)有50%?60%補給了地 下水;在粉砂、粉土和粉質黏土分布的平原地區(qū),大約有35%補給了地下水。
 
  地表水的補給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水田等。在這些地表水 體附近,地下水有可能獲得地表水的補給。
 
  河流補給地下水常見于某些大河流的下游和河流中上游的洪水期,在這樣的條件下河 水往往高于岸邊的地下水位。在干旱地區(qū),降水量少,河水的滲漏往往是地下水的主要補 給源。
 
  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給強度主要受巖層透水性的影響,同時也取決于地表水水位與地 下水水位的高差、洪水的延續(xù)時間、河流流量、河流的含泥沙量、地表水體與地下水聯系 范圍的大小等因素。
 
  凝結水的補給在于旱地區(qū),降水都很少。例如我國內蒙古新疆的一些地區(qū)年降 水量還不足100mm,大氣降水和地表水體的滲入補給量都很少。在這類地區(qū)凝結水往往是 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水源。在一定溫度下,空氣中只能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空氣在10°C時 最大含水量為9.3g/m3,而在5°C時最大含水量為6.8g/m3,多于以上數量的水分就會凝結 成為液態(tài)從空氣中分離出去。由于這類地區(qū)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空氣中含水量可能還不足, 但夜晚溫度很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卻出現過飽和現象,多余的水蒸氣就從空氣中析離出 來,在地表凝結成水,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
 
  含水層之間的補給當兩個含水層之間存在水頭差且有聯系通道時,水頭較高的含 水層就會補給水頭較低的含水層,如圖所示。
 
  圖含水層之間的補給
 
  松散沉積物含水層之間的黏性土層,并不完全隔水,且具有微透水性。具有一定水頭 差的相鄰含水層,通過弱透水層發(fā)生的滲透,稱為越流。顯然,隔水層越薄,隔水性越差, 相鄰含水層之間的水頭差越大,則越流補給量越大。盡管單位面積上的越流量通常很小, 由于越流是在弱透水層分布的整個范圍內發(fā)生,總的補給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人工補給地下水的人工補給,就是借助某些工程設施,人為地將地表水自流或用 壓力引入含水層,以增加地下水的補給量。人工補給地下水具有占地少、造價低、易管理、 蒸發(fā)少等優(yōu)點,不僅可以增加地下水資源量,還可以改善地下水的水質,調節(jié)地下水的溫 度,防止海水倒灌,減少地面下沉。目前一些國家人工補給地下水占地下水總利用量的30 %左右,我國近些年來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從發(fā)展的觀點來看,人工補給地下水勢必 越來越成為地下水的重要補給源之一,尤其在一些集中開采地下水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