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事關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德州出臺新規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4-11-18 16:36:01瀏覽次數:239
地大熱能獲悉,11月1日,德州市舉辦《德州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政策例行吹風會,德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樊廷雷就新版管理辦法的有關情況做介紹。
據介紹,德州是地熱資源富集區,目前已查明地熱資源量約500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1.35%。地熱井成井深度1300—1700米,地熱水出水溫度52—70℃。已探明全市范圍內均有地熱資源分布,回灌條件下年可采量約5億立方米,可供暖面積6億平方米。近年來,德州市搶抓政策機遇,加大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礦業權出讓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持續發力,形成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德州模式”。
一是加快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實施農村社區地熱供暖、綠色礦山創建、地熱能綜合應用、動態管理“數字賦能”等六大示范工程,成功打造了辦公樓、居民社區、農業產業、服務康養等六類應用場景。2個項目列入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7個項目入選全省試點工程,均為全省最多。目前,全市已實現地熱供暖面積1400萬平方米,占全省的38%,占全市總供暖面積的17%。
二是積極培育裝備制造產業。將地熱能產業鏈納入全市標志性產業鏈,成立全市地熱能產業鏈辦公室,加大企業梯次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已有中大貝萊特、亞太、格瑞德、瑞冬集團、景津裝備等地熱裝備制造企業,形成了集勘探鉆機、地源熱泵、地熱管材、熱交換器、地熱風機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積極打造集群化開發利用示范區。
三是深入開展先進技術研發。編制全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全省率先出臺《地熱綠色礦山建設評價規范》。依托省地礦局第二水文隊開展地熱創新技術研發,主編行業和地方標準11項,建成了全省首個“砂巖熱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回灌示范工程”,建設了地熱+多種多能互補科普示范基地。德州市地熱資源科技管礦平臺建設成功并投入使用。
四是全力優化地熱資源營商環境。在全省率先推行“五案合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一件事改革,建立多部門聯合審查、項目工程多部門同步驗收機制,實現了地熱礦業權審批“方案同步編制、部門同步審查、項目同步驗收”“采礦許可證與取水許可證并聯審批”的“三同一并”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4個“五案合一”綜合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為全國首創。
為進一步規范全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推動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德州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于11月1日正式實施,有五個方面特點:
一是突出有序利用。提出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應當遵循“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理布局、綜合利用、注重效益、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原則,鼓勵大區塊勘查、大區塊出讓,促進地熱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利用。
二是突出部門協同。確立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熱資源的統一管理,行使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能,明確了能源、財政、水行政、行政審批、生態環境、城市供熱、住建等相關部門職責,職責邊界更加清晰,協同推進機制更加完善。
三是突出資源保護。明確實行保護性限量開采制度。開采地熱資源,須在市行政審批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核定開采限量的基礎上,按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開采。鼓勵采用“取熱不取水”方式開采,確需取水的,采取“取熱不耗水”技術,實行同層回灌。禁止破壞性開采地熱資源。
四是突出綠色低碳。明確采礦權人應當全面履行綠色礦山建設義務。要求新建礦山應于投產后1年內完成綠色礦山建設,改擴建、生產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年。未按規定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限制申請各類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停止受理新的資源審批,責令限期整改,直至建成綠色礦山。
五是突出公平公開。明確地熱資源屬于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勘查地熱資源須按規定取得探礦權,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須按規定取得采礦權。探礦權、采礦權實行有償取得的制度,除協議出讓等特殊情形外,地熱礦業權一律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競爭出讓。
《德州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印發實施后,德州將全力抓好政策宣傳,持續規范地熱資源管理秩序,不斷豐富地熱利用場景,加快構建地熱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為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