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重慶每個區縣至少要啟動試點一個超低能耗建筑項目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3-05-04 16:16:52瀏覽次數:1270
地大熱能:近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發布通知稱,今年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筑,重慶每個區縣至少要啟動試點一個超低能耗建筑項目。
超低能耗建筑到底好在哪兒,對重慶“雙碳”建設有哪些作用?目前有啥“堵點”“痛點”,如何解決?
國際博覽中心附近,有一座水滴狀的建筑,面積不到一萬平方米,卻集成了120多種節能“黑科技”,它就是悅來美術館(悅來海綿城市展示中心)。
這棟建筑地下的地源熱泵系統,能利用水與地能進行冷熱交換,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供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釋放到大地中去,實現“冬暖夏涼”。
悅來美術館2019年建成,填補了重慶近零能耗、近零碳建筑的空白,綜合節能率達90%以上、綜合碳減排率超過90%。
在重慶,像這樣的超級綠色建筑,還有北碚區縉云山“零碳小屋”和萬州三峽科技館等多個在建項目。
其中,“零碳小屋”采用“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的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可基本滿足建筑全年用電需求。三峽科技館在圍護結構、空調系統、照明系統、智慧樓宇等方面采用約80項綠色低碳技術,是西南地區首批獲得“近零能耗建筑”認證的公共建筑。
“雖然悅來美術館、三峽科技館、‘零碳小屋’是超低能耗建筑的‘升級版’、‘高階版’,但是從它們采用的高科技中可以看出超低能耗建筑的神奇之處。未來,超低能耗建筑不僅可用于公共建筑,還可實現民用,走入市民家中。”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什么重慶市要求每個區縣都要試點超低能耗建筑?“這是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決定的。”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查顯示,全國碳排放的近50%來自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能耗。而超低能耗建筑,正是未來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發展的方向。
以萬州三峽科技館為例,項目投用后,空調系統每年可節約電量17萬度,照明系統每年可節約電量19萬度,通過光伏系統每年可進行可再生能源發電60萬度。著眼推進“雙碳”工作,《重慶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末,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示范項目30萬平方米以上。
該負責人認為,重慶坐擁兩江,豐富的水資源、穩定的水溫和優良的水質,具有得天獨厚的江水源熱泵可再生能源應用資源稟賦,為建設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提供了資源優勢。
此外,重慶是國內發展綠色建筑較早的城市之一,擁有綠色節能建材企業800余家,形成年產值約400億元的產業集群,為發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提供了產業支撐。
兩大難題
雖然重慶市要求每個區縣試點一個超低能耗建筑,但其“遍地開花”并不容易,建設成本成為一大“攔路虎”。
超低能耗建筑在建筑外圍護結構、整體氣密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均有嚴格要求,其增量成本為300元至500元/平方米,一些項目主體對其“不感冒”。
精細化施工,也給設計和建設工作帶來挑戰。中冶賽迪相關負責人回憶,在設計、施工過程中,“零碳小屋”的圖紙邊修邊改,設計人員與產品和技術單位不斷磨合,先后推出多達12個版本的設計圖紙。
為啥這么復雜?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丁勇解釋說,超低能耗建筑不僅要兼顧節能技術和造價的平衡,還要考慮項目推廣價值。“超低能耗建筑必須摒棄傳統的對標設計,不斷強調性能化設計,方能打造與地理條件、氣候資源、應用性能相匹配的有機體。”
“三峽科技館項目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圖紙邊修邊改,施工挑戰同樣不小。”中建八局三峽科技館項目負責人透露,為保障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他們運用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三維可視化技術方案交底,讓作業人員對每個施工節點有清晰認識;設置專職測量員駐場,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跟蹤;有些工種甚至進行專項安全技術考核,合格后才允許進場作業。
如何破局
可借鑒深圳、上海等地經驗
為鼓勵各區縣發展這種新型綠色建筑,重慶市出臺了財政補助和綠色金融優惠政策,對申請補助的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按示范面積分別給予200元/平方米、120元/平方米、80元/平方米的補助資金并提供綠色金融服務。
以三峽科技館為例,項目建成后僅需8年時間,運維階段節約的能源費用即可覆蓋初期建設增量成本。
“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因地制宜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丁勇認為,政策上,重慶可借鑒深圳,立法先行,從頂層做好要求并貫徹執行;理念技術層面,可參考上海,注重重大項目科研力度,強化科研成果在項目中的落地;產業層面,可參考浙江,加大力度推動全行業發展,形成大面積覆蓋趨勢。
負責三峽科技館項目近零能耗建筑全過程咨詢的斯勵博工程咨詢副總經理張梅呼吁,加強配套產業的升級,引進更多高性價比產品,降低生產成本;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培訓,提高他們參與超低能耗建筑設計和施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