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工程物探
巖溶塌陷區綜合物探方法的應用效果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8 16:55:43瀏覽次數:1389
1. 引言
河北省徐水縣瀑河鄉向陽村是1958年由瀑河水庫庫區遷來,屬于低山丘陵區。北西南三面環山,東臨瀑河水庫。現有農戶136戶,人口503人。1967年在村內由西向東,由北向南出現塌陷開始,此后幾乎每年都出現塌陷,到1995年后災害日益嚴重,出現大面積塌陷。塌陷頻率逐年增高,塌陷范圍逐年擴大。伴隨地面下陷,房屋出現裂縫、傾斜,居民住戶被迫搬遷。嚴重危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每逢雨季,人心慌慌,個個自危。該村的地質災害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市縣鄉政府多次派人調查,村民采取了部分措施,但難以抵制災害的發生發展。2008年保定市國土局申請河北省財政立項,對向陽村地質災害進行綜合調查和恢復治理,消除隱患,保證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 基本概況
分布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約占全村五分之四面積。上部以黃土狀粉土為主,局部為粉質粘土,具自濕陷性及高壓縮性。土層內垂直節理發育。自上而下可溶性物質含量增高。厚度2—30m;底部為碎石夾粉質粘土,厚度1—3m。村西和村北厚度小,一般10—20m,村南和村東厚度大,一般為30—40m,村中間受構造影響有一隆起帶,厚度變小,約20—30m。在村子周邊的小山上分布有震旦系上統景兒峪組(Z3J)中厚層石英砂巖,局部夾薄層粉砂質頁巖,受區域變質影響,膠結物硅化,巖石堅硬,節理不甚發育。震旦系上統下馬嶺組(Z3X)出露面積很小,僅在村東排水渠內見到。巖石為褐紅-灰褐色千枚狀泥質頁巖,薄層狀;震旦系中統鐵嶺組(Z2t)出露范圍較大,為白云質灰巖。受構造及其它地質作用,直立裂隙十分發育,沿裂隙面有溶蝕,局部可形成溶洞。
向陽村正處于近南北向和近東西向兩組斷裂交匯處,斷層構造比較發育。基巖比較破碎,在基底形成大小不等,縱橫交錯的裂隙,構成地下水暢流通道。加上水庫水位隨季節性變化較大,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強烈,引起孔洞上覆土層擾動破壞;地表水徑流強烈,其搬運能力強,將孔洞內細顆粒物帶出,加劇了塌陷的形成。
工程物探的主要任務是查明向陽村及周邊第四系覆蓋厚度,與地面塌陷有關的斷裂構造,圈定塌陷發育地帶和隱伏洞穴分布范圍。工作方法使用高密度電法和淺層地震反射波法,共布設高密度電法剖面13條,共5.5km,2條淺層地震反射剖面,共1.0km。受場地限制,無法采用規則測網。沿村子內的街道和小路布設,高密度電法剖面主要采用南北向布設,淺層地震剖面采用“十”字布設,南北、東西方向各一條。 高密度電法使用重慶奔騰地質儀器廠生產的WGMD-3(60道)高密度電阻率測量系統,淺層地震是采用德國DMT公司研發的地震數據采集系統—SummitⅡplus地震儀。
通過野外方法試驗,高密度電法選擇α(溫納四極)工作方式,電極距5m,控制深度數據16層(探測深度約45米)。野外工作時一次布設60個電極,電極轉換開關按α方式進行組合控制儀器觀測每個數據上的ΔU值、I值,經自動計算視電阻率,存儲在儀器內。一個排列完成后,向前滾動12個電極,再重復以上測量,直到整個剖面測量完畢,把數據傳到計算機內,使用專用軟件進行資料處理和二維反演計算,最后,根據ρs值繪制等值線擬斷面圖(色階圖)。
淺層地震采用多次覆蓋觀測系統,道間距2米,偏移距2米,32道接收采用,覆蓋次數為12次,記錄長度1s,記錄間隔為0.5ms,24磅錘擊震源。淺層地震資料處理的重點是進行消除和壓制干擾、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使用軟件是美國FOCUS 2.0進行處理,根據本次工作的方法特點和資料特征,采取的基本數據處理流程包括數據格式轉換、道編輯、頻譜分析、數字濾波、動校正、速度掃描和速度譜分析、CDP疊加以及道均衡處理,最終得到水平疊加的時間剖面。由速度譜分析和速度掃描得到較準確的各層均方根速度模型,根據均方根速度與其速度的關系,對比分析時間剖面的反射波組,確定反射層的構造形態,從而獲得相應的解釋剖面。
4. 主要成果解釋
4.1 地層解釋
由高密度電法二維反演電阻率斷面圖分析,本區可分為三個電性層,視電阻率小于50Ωm的低阻層分布在25-35m以上大部分區域內,主要是黃土狀粉土、粉粘土層的反映;視電阻為50-100Ωm的中阻層分布在6-10m深度范圍內,分布不均勻,成斷續短軸狀、長軸狀出現,主要是局部砂卵石層引起。地表水泥路面也為中等電阻率;視電阻率大于100Ωm的高阻層主要分布在25-30m以下,是區內基巖的反映。
淺層地震剖面在100-140ms內有比較強的反射波組,同向軸清晰、連續,是基巖的反映,埋深22-32m,與高密度電法反映深度基本一致。
4.2 隱伏斷裂破碎帶劃分 從水文地質資料分析,隱伏的斷裂、破碎帶是造成向陽村地面塌陷的主要地質因素,查明隱伏的斷裂、破碎帶是本次物探工作的主要任務。斷裂、破碎帶與圍巖有明顯的物性差異,由于斷裂破碎帶內賦存水或泥土充填,在ρs斷面圖上有明顯的低阻異常帶,ρs等值線密集,呈階梯狀或漏斗狀。在淺層地震時間剖面上主要表現為反射波同向軸不連續或錯斷等。 區內推測斷裂破碎帶3條,其中北東向斷裂有F1、F2,北西向斷裂F3。
F1位于向陽村中南部,北東走向,兩邊都向村子外延伸到山中。6條高密度電法剖面上都為相對低阻異常,低阻異常帶呈漏斗狀,向下深入到基巖,在淺層地震時間剖面上時間同向軸明顯錯斷。推測斷裂傾向北西,傾角65-70°。鉆孔ZK2-1孔在深度0-9.5米處為粉土、粉質粘土,9.5-20.3米處為礫類土,裂隙發育,漏水嚴重,20.3-33.4米段為強風化白云質灰巖,巖石破碎,有粉土充填,33.4米以下為白云質灰巖,巖石張性裂隙發育,有粉粘土充填。
F2位于村子北邊,走向北東,北東向延伸出村外。2條高密度電法剖面都有低阻異常帶顯示,呈階梯狀;淺層地震時間剖面上同向軸增加、有明顯錯斷。推測斷裂傾向北西,傾角較陡。ZK3-1孔在0-21.2米處為耕土、粉土、粉質粘土、局部含少量礫類土,21.2-28.7米處為風化砂巖、巖石破碎,有粉粘土充填,28.7米以下為基巖,基巖張性裂隙發育,有粘土充填。
F3位于村子西邊靠近山邊,走向北西,南東延伸出村外,4條高密度電法剖 圖2 典型淺層地震剖面(2000線)面有相對低阻異常顯示,異常成階梯狀。推測斷層傾向南東,傾角較陡。
4.3 塌陷區圈定
共圈定3個塌陷區,分別位于向陽村的南邊、北邊和西邊,主要沿F1、F2、F3斷裂破碎帶分布,都分布于斷層的上盤。分析認為是由于地下水沿斷裂破碎帶流動產生搬運、溶蝕作用造成的塌陷。其中F1、F2斷層已為鉆孔ZK2、ZK3所證實。
5. 結論
巖溶、塌陷是一種典型的不良地質現象,危害越來越明顯。由于巖溶發育的不確定性和隱蔽性,因此,僅靠鉆探手段很難以達到要求,工程勘察難度較大。一方面鉆孔的布設有一定的盲目性,局部巖溶發育地段會被遺漏,另一方面,發現有巖溶、塌陷分布的地段,也很難探明其規模、形態和分布規律。物探方法具有設備輕便、勘探快速、經濟,而且可以進行連續的剖面勘探。因此物探方法可作為巖溶、塌陷區鉆探的先行手段,在巖溶、塌陷工程勘察中可起到前期指導和后期補充作用。
上一篇 > 工程物探技術在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的應用
下一篇 > 物探方法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