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山西省地熱資源概況和未來潛力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4-08-12 14:21:35瀏覽次數:188
資源稟賦
1.淺層地熱能
資源豐富,山西省淺層地熱能估算年均可開采資源總量約1.28億噸標準煤,占全國可采總量的18.28%。預期可制冷面積12.27億平方米、供暖面積6.67億平方米。太原、忻州、晉中、大同、運城、朔州、長治和臨汾8個市適合地源熱泵的適宜區、較適宜區面積約為4464平方公里,可供建筑供暖(制冷)面積約6.7億平方米。
2.中深層地熱能
分布廣泛,涉及8市24個縣區,全省已圈定地熱田57處,總面積約5.59萬平方公里。回灌條件下可開采資源總熱量相當于每年1.35億噸標準煤,占全國可采總量的7.25%。主要為沉積盆地型地熱資源分布于汾渭地塹系中的五大斷陷盆地(大同、忻定、太原 - 晉中、臨汾和運城盆地),大同、忻州、太原、臨汾和運城市地熱資源豐富、人口集中,開發利用潛力較大。回灌條件下地熱流體年可采熱量1.651×10?吉焦,折合5635.92萬噸標準煤,預期地熱可供暖面積39.3億平方米,當前全省地熱資源年開發利用熱量僅占地熱流體年可采熱量的比重0.184% 。山西是我國中東部地區少數具有高溫地熱資源的省份之一,如2020 - 2021年在陽高縣 - 天鎮縣一帶的勘查項目中,探獲高溫高壓地熱流體,最大涌水量231m3/h,井口溫度最高160.2℃、壓力1.12兆帕;DR1井施工深度為1759米,井口溫度140℃,出水量為90m3/h,具備賦存深部高溫地熱資源的巨大潛力。
開發利用現狀
1.地熱井數量及分布
截至目前全省地熱井共457眼,已開發利用276眼,每年實際開采地熱水量1823萬立方米。 從分布看運城最多127眼,晉城和長治最少分別僅有1眼。
2.用途
用于溫泉洗浴的最多,占比34.43%;其次為地熱供暖和農田灌溉,占比27.17%、25%;用于工業生產的最少,占比僅為1.81%。
3.開發規模
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約1350萬平方米,其中,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約45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運城、太原等地區;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面積約90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太原、臨汾、晉中、忻州等地區。
4.地熱發電
5.特色綜合利用
忻州、朔州等地區初步形成溫泉康養旅游、工業利用等多元產業發展方式。
發展舉措和成效
1.政策支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有序推進地熱能發展。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開發布局。出臺了可再生能源供熱制冷可享受居民電價,優先在熱電聯產覆蓋不到的區域或具備條件的公共綠色建筑中推廣地熱能供熱技術應用等政策。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包括加大地熱資源調查評價投入、在創建零碳建筑和促進鄉村振興等多場景利用地熱能、在發展綠色礦業中綜合開發地熱能、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稅費、其他優惠、獎勵科技創新等)。
2.示范項目
綜改示范區實施“地熱+”綜合能源供熱示范,已累計建成10余座“以地熱能為主、多能互補”綠色能源島,供熱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運城利用地源熱泵技術實施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已建成在用淺層地熱供熱(制冷)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在大同天鎮縣已建成高溫地熱能科研試驗示范電站,裝機容量580千瓦。
3.科研創新
組建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省內優勢科研院校、地熱骨干企業,初步形成了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技術體系。
4.市場主體
資源勘查開發方面以省地質勘查局等地質勘查單位及下屬企業為主,形成勘查評價、地熱井施工、質量把控等技術管理團隊。部分省屬能源企業正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布局;一些傳統油氣、供熱等企業在前瞻技術應用、開發模式創新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未來潛力
據現有不完全統計,山西全省地熱資源地熱異常區分布面積約4.95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2%,地熱資源熱儲總量折合標準煤718.17億噸,全省地熱資源可開采量折合標準煤111.56億噸;全省地熱流體年可開采熱量每年可節煤約2800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800萬噸,而開發利用地熱井的實際開采量僅占預估可開采量的1%,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上一篇 > 上海地熱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策略
下一篇 > 宜昌市百里荒一帶地熱資源形成條件及開發利用